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看苏州》——跨越四十年 改革再出发|白洋湾水厂: 从无到有 见证城市变迁
【发布日期: 2018-10-10 14:58:04 】【来源: 】【阅读次数:

        继续来关注《跨越四十年 改革再出发》系列报道。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苏州的供水事业也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水厂规模不断扩大,水质越来越好。

       1988年4月,白洋湾水厂一期主体工程开工建设,当年,这还是苏州市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推进的最大一项市政建设。到1990年6月,白洋湾水厂一期工程建成投产,日供水能力15万立方米。
       苏州市自来水公司白洋湾水厂技术组负责人金勇说,从当时的情况来看,白洋湾水厂的整个工艺应当说是包含了当时国内基本上所有的处理工艺上的一些方式方法。在整个苏州市区苏州周边范围来看,应当说是规模比较大的一个水厂。
       金勇是白洋湾水厂建成后进厂工作的第一批员工,从事的是设备维护、管理工作。当时,能在水厂工作还是很让人羡慕的。在过去的近30年时间里,金师傅也见证着水厂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百姓用水需求也在增长。1995年6月,白洋湾水厂二期工程也建成投产,水厂日供水能力增加一倍,达30万立方米。
       金勇说,局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技术条件,基本上采用的是人工控制模式,包括数据的记录,投加药剂的方式方法,都是人工处理的模式。
       从2012年开始,白洋湾水厂迎来了一次全面的技术大升级,迈入深度处理工艺时代,出厂水质远高于国家标准。同时,水厂各个环节的自动化程度也大为提升。
       苏州市自来水公司白洋湾水厂副厂长尢志磊说,大到水泵的一步化启停,小到加药量的调整,我们的当班职工只要在中控室微机上通过点击鼠标,就能完成相关操作。
       而在位于太湖金墅港的水源地,工作人员也在通过先进设备监测着水质变化,这就是他们采用的藻类快速检测设备,只要把检测头放入水中,半分钟左右,藻密度数值就出来了。
        苏州市自来水公司白洋湾水厂金墅泵站副主任张建忠说,这个仪表上显示0.48 代表藻密度是480万每升,它在500万以内对水质不会有影响。
        工作人员还通过卫星图片、在线监测系统等来监测水源地水质变化。与此同时,近年来,苏州也在通过双水源地建设来保障市民的用水安全。
       工作人员介绍,前面就是我们的阳澄湖水源地一级保护区,你可以看到用铁质围网围起来的总长度是3.8公里,保护区内中心点是我们的取水口,下方有两根一米六的管道,通过自流的方式流入水厂。
       位于阳澄湖岸边的阳澄湖水厂是在2014年7月建成投产的,日供水能力20万立方米,采用的也是深度处理工艺。
       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些水龙头是通过取样泵,将各个工艺点的水样送至水质间,方便我们监测管理。
近年来,随着生态清淤、围网拆除等综合治理工作的推进,水源地的水质也明显提升。
       苏州市自来水公司白洋湾水厂副厂长尢志磊说,目前整个金墅港水源地的水质比较稳定,基本能够达到二类水这样的标准。最近十年,伴随着苏州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的水量也在快速地增长;最近四年我们白洋湾水厂每年的日均供水量都要达到两位数以上的增长。
       目前,苏州市共有14个集中饮用水水源地,22座区域供水厂总供水能力达717.5万立方米/天,全市已经建成“水源保护、原水互备、清水互通、城乡同网、深度处理、预警防控”六位一体的供水安全保障格局,实现了自来水普及率、区域供水覆盖率、出厂水水质合格率三个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