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文化 > 水务文化

在“衣食住行”中品味建国六十年
孟喆


        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六十岁生日时已经是儿孙满堂的花甲之年;而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六十岁生日时她却正焕发着勃勃青春和无限生机。六十年光阴弹指一挥间,随着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改革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我们的生活正在进行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六十年,是中华大地沧桑巨变、迎来伟大民族复兴努力的六十年;也是承前启后、收获信心、继往开来的六十年。今天,在祖国六十生日华诞之际,让我们一起回顾这条写满艰辛却又屡创佳绩的发展之路,从我们身边的“衣食住行”中找寻着那一个个标志着中国腾飞的足迹。
        第一个光辉足迹——食。民以食为天,任何时候“饱食”都可以说是人民生活的最低标准,而现如今人们也将“美食”作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从“食”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贫富盛衰,可以体味社会历史的变迁。看着一桌子丰盛的饭菜,上了年纪的人,每每都会感慨:“我们年轻的时候啊,一年到头也吃不上肉,只有指着过年的时候才有几斤猪肉,一大家子人全指着这点儿东西。”是啊!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买粮食用粮票、买油用油票……人们营养不足,不要说上馆子吃饭,很多人连最基本的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而如今,各种档次规模的酒店饭店真的是如同雨后春笋一般遍地开花,傍晚时分你去大街小巷转上一圈,饭店不论大小都生意红火,路边的大排档更是人潮挤挤。很少有人会为了吃不饱肚子而发愁,却往往会为吃什么而犯嘀咕。因为在我们面前可以选择的食品太多了,琳琅满目、应接不暇。人们不再讲究如何吃得饱,甚至不再讲究吃的好,现在流行的就是吃的健康。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起了饮食的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和绿色有机。
        第二个光辉足迹——衣。偶尔看到建国初期时候的照片,那时候人们的衣服颜色不外乎蓝色、黑色、白色和军绿色,式样不外乎中山装和解放装。在那个经济发展水平低,商品供应严重不足的年代,同购买食品一样,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一。而到了现在,人们的衣着消费逐渐成衣化、时装化、品牌化。这一点上了年纪的人体会最深切,“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时代早已成为历史,过去的“一衣多季”逐渐转向了“一季多衣”。现在衣服的作用早已不单是为了御寒保暖,除了美观、舒适,而且越来越讲究个性、时尚、款式、质地和品牌了。回顾这六十年来我们衣服的变化,不正犹如一只蜕变的蝴蝶,有朝一日终于从丑陋的幼虫破茧而成为美丽的彩蝶。如此华丽的转变使我们不但看到了时代的进步和人们内心观念的转变,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建国六十周年来经济获得了巨大腾飞。
        第三个光辉足迹——住。问问如今五六十岁年纪的人,他们恐怕都至少经历过三四次住房的变迁吧。从四世同堂拥挤不堪没有任何卫生设备可言的平房;到后来有了筒子楼,一层楼住几家,公用水池、公用厕所、公摊电费;再往后发展才逐渐出现了商品房……人们在居住上的选择越来越多,有高层住宅区,有复式楼,有花园小区,甚至还有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现在人们住房不再是为了单纯的遮风挡雨,人们在选择住房的时候更多的是讲究户型,讲究采光,这些也是和过去截然不同的。当我们登上高楼远眺城市流光溢彩的景色时,也可以感受到建国六十周年给我们带来的阵阵春风。即便是上个世纪80年代建造起来的老新村,也在一次次的老新村改造中旧貌换新颜。
        第四个光辉足迹——行。从建国初期老百姓出行大多靠脚走路到后来小部分家境较好的有辆自行车,在当时这绝对是件让人非常羡慕和眼红的事情,那年头的自行车绝对是属于大件商品。人们不会忘记在那贫困的年代,出门行路难,乘车更难,出门旅游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情。如今,交通四通八达,交通工具的选择更是多样化,从公交到地铁再到火车、飞机,想去哪儿就去哪儿。上世纪人们还认为拥有一辆私家车是一件多么遥不可及的奢侈梦想,而现在私家车也早已不是什么稀奇事了。伴随着交通的便利,人们的消费观念在改变,旅游消费也日益在人们的日常支出中占据了越来越大的比例。而游乐消费也正作为一种高雅的休闲方式渐渐成为时尚。试想,在节假日或双休日,一家人潇洒游一回,纵情山水,寻找回归自然的乐趣,是一件多么开心与惬意的事情。
        在这个即将结满累累硕果的金秋时节,我们迎来了伟大祖国母亲的六十华诞。放眼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到处欣欣向荣焕发出勃勃生机。六十年的风雨岁月,我们从一个经济极度落后一穷二白的状态,在全国人民的励精图治,艰苦奋斗下,终于拼出了一个国泰民安的和谐环境和新局面。回首中国六十年发展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改革开放的步伐正日益加快。从我们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中,我们不光品位出了昔日艰苦创业的艰辛和清贫生活的苦涩,更品味出了今日改革开放硕果的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