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文化 > 水务文化

一口井的变迁


        周日,我随家人去郊区阿姨家作客。阿姨家住的是一栋三层的小洋房,底层朝南是个小院,冬青绕墙,墙内种满了栀子花和白兰花,一到花开季节,香气扑鼻,美不胜收。曲径通幽的花丛深处,静卧着一口井,井水常年清澈透亮,冬暖夏凉。来到阿姨家,放下随身包物,我便直奔井而去,打开水龙头,立即流出了汩汩清凉的井水。捧一捧放在手心,洗洗手,抹抹脸,阵阵凉意袭来,闷热的暑意顿时消却。好一口宝贝水井。
        午饭过后,阿姨送上一盆西瓜,取一片轻咬一口,鲜脆爽口,丝丝凉意随着西瓜汁沁入心田。阿姨笑道:“慢点吃,很冰的。在井里放了一个上午了。”原来是在井水里浸过的冰镇西瓜。妈妈开口赞道:“你阿姨家院子里啊,装了一个天然冰箱呢。”这样的井,在诸多私家园林大都可见,有室外的,有亭内的,有圆口的,有方口的,有单口的,有双口的,甚至有葫芦型口的,形态各异,唯一的共同点,是几乎每一口井的井壁上都会刻有某年某月,作为建成启用的见证。私家园林里的井,那是大户人家的生活用品。我突然好奇起来,这天然却不凡的物件,何时开始广泛使用于普通大众家的小院了呢。
        我向长辈们表达了我的疑问。她们顿时陷入了沉思。悠长的记忆伴随着偶尔的叹息向我娓娓道来。
在我尚未出生,家里还只有两间低矮破旧的瓦屋的时候,灶台的旁边总有一个一米来高半米多口径的水缸。每天清晨天蒙蒙亮,当生产队的上工口令喊起来的时候,各家的水缸里的水已经溢到缸口了。那是各家的男人赶在小河浜的清淤船开工之前,到河边一担一担挑到水缸里的。“姑苏人家尽枕河。”苏州的河浜纵横交错,村庄依河而建,从河边到水缸的距离,近的有五六十米,远的有一二百米,挑水来回五六趟,出一身汗,像是做了一回晨练。水缸里面加点明矾,不用多久,水中杂质就会被矾花携卷着沉淀到缸底。这一缸水便是一家人一天的烧饭、做菜、饮用水了。
        后来就有了井。妈妈说,那是生产队集体出资,在村后一块空地上开出的一口双眼井,可供两个水桶同时进出。那是村里的第一口井,凿井的时候,声势浩大,全村的男人都来帮忙,挖土、吊土、挑土、递砖,一个个忙的不亦乐乎,红光满面。到了傍晚,当一汪清泉从井底汩汩地流出,全村的男女老少都欢呼雀跃了。这口井倒也没有辜负全村人的期望,从此以后,井里的水挑去多少,就会涌出多少,并且始终清澈见底。村里二三十户人家都争相到井边挑水,挑水再也不用赶早了。
        时光交错。当我长大到五六岁的时候,后面的事情便有了零星的记忆。这些记忆和长辈们讲述的故事重叠在一起,犹如一颗颗小石子轻叩水面,在我的心间泛起了朵朵涟漪。
记得在我读小学的时候,年纪一般大小的孩子经常结伴在各家的院子里玩。垒砌院子围墙的砖块大多是自家造楼房时剩下的。每家院子里都有一口井,玩累了,玩渴了,就冲到井边吊桶水喝。假如有大人在屋外正好看到,就会被狠狠地臭骂一顿。那个时候,学校的板报上经常出现类似“不喝生水”的宣传画,而调皮的孩子依旧我行我素。于是,大点的男孩子们就被家长罚提水,提满一水缸的水才可以继续玩乐。这似乎成了大多历经过青少年时代的男孩们的痛苦回忆。
        男孩们的“悲惨命运”在某一天戛然而止。这一天,某工程队开进了村庄,挨家挨户在各家的井上装了个水泵,又凿地又埋管,折腾了半天,终于完工了。瞧,只要水龙头一拧,井水就哗啦哗啦自动流进水缸,一会儿就溢满了整个水缸。这一壮举不仅解放了劳动人民挑水、提水的双手,而且具有划时代意义地将青少年男孩们从苦力的压迫中拯救了出来。这一年,我刚上高中,住在学校用着充满漂白剂味道的自来水洗衣濯足,常常情不自禁的忆起家中自来井水清甜纯净的味道。
        阿姨和妈妈还在回忆她们共同的过往,我又吃了一片西瓜。这西瓜真甜,不知是否因为浸润了这井水的缘故。要是用这井水来做饭,必定是粒粒珠玑、香甜糯滑。阿姨笑道:早不用井水做饭啦,都用自来水啦。我起身去厨房查看,果真不见了盛水的水缸。这伴随了我们十几年的水缸,曾经经历过农村饮用水的几代变迁,如今已完成了它的使命光荣退休。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组合水槽和节水龙头,一点也不亚于精装公寓内的设施。阿姨解释说,虽说井水清澈干净,但缺乏相应的检测程序,很难保障用水的安全性。还是用自来水比较放心。                                                                                                                        
        阿姨对我眨眨眼睛,说:“我们现在用的就是你们厂里的自来水呢。”我听了十分激动。如今,公司下属的三个水厂,正源源不断地为苏州古城区和相城区两大区域输送着足量安全的供水。我告诉阿姨和其他长辈,自从进入自来水公司工作以来,我亲身经历了公司为提高水质、保障供水安全作出的种种努力。新建的水厂在常规工艺的基础上增加了预处理和后处理工序;太湖水源地清淤工程和桩围栏工程优化了水源地原水水质;应急管网互通工程提高了突发情况的应对能力;太湖蓝藻爆发事件,检验的不仅仅是苏州的水质安全,更是苏水人的战斗能力。事过境迁,回顾显然,苏水人又一次向苏州市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在供水服务方面,公司更是秉承着“便民、为民、利民”的宗旨,勇于追求,永不止步,始终走在服务行业的前列。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一口井的诞生和消灭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兴衰。我们是社会进步的受益者,也是时代前行的推动者。


吴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