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文化 > 水务文化

感受苏水文化
      ——庆祝建国60周年


        粉墙黛瓦、小桥流水、吴侬软语声中苏州城走进了建国以来的第60个年头。千百年来,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与水有着不解之缘,因水而生的故事也从未停息。
倚水而居的人们,清晨从河边打起第一盆水晕开一天的美好,傍晚用清澈的河水洗去一天的疲惫,这是祖辈们的美丽回忆。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家里已是通了自来水的。印象中,每个夏天的早晨,睁开眼看到的总是父母忙碌的背影。大大小小的水桶们有序地排着队,拧开自来水龙头,细流下桶儿们热闹地开起了交响音乐会。通常还没等装满一水缸水,大伙儿就急急忙忙地赶着上班的上班去,赶着上学的上学去。傍晚,拖着一天的疲惫,回到家的人们还得继续奋斗在筹水的事业。细水就这样长流着,直到深夜,偶尔哗啦啦的水声惊扰着美梦中的人们。
        印象中,还有老爸下班后挨家挨户因为抄水表而到处奔波的身影。再后来灯光下,是老爸皱着眉不停地按着计算器计算着如何分摊这个月整栋楼因管网漏失所造成的多余的水费,及统计着每户人家该交的水费。再后来又是楼上楼下的挨家挨户的敲门,在楼道里一片类似“哦呦呦,这个月贴得多了哇”的小小抱怨中,辛苦地收齐了整栋居民楼的总水费。然后是过了一个月,邻居家的叔叔或是阿姨带着同样甜美而有些抱歉的笑容敲开你家的大门……
这些都是尘封了多久的记忆啊。
        市区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工程之后,拧开自来水龙头,又急又大的水流便一股脑地奔涌而出。居民的用水质量(水量、水压、水质)得到根本的保证不说,水量损耗的降低,宝贵的水资源也得到了有效节约。而与银行联网收费,更是大大方便了用户,再也不必大老远赶到营业大厅,家门口找个自动缴费机就能轻松完成缴费。人们用欣喜的笑容迎接着生活的这一巨大变化。
走进苏州自来水公司成为一名苏水员工,让我发现了更多渗透入我们点点滴滴的生活中苏水人的热情服务。
        去年,那个最高温度飙升到了39℃以上的炎热夏天,在记忆里是那样的清晰。那时我刚开始在供水管网所实习,上午8时的阳光已是非常的耀眼,但是为了能全面掌握市区二次供水设施情况,管网所的师傅们早早地开始了一天的市区屋顶水箱普查工作。烈日当空的日子里很多人都躲在了空调间里享受着夏日清凉时,师傅们关心的是水箱水质状况如何、水箱密封状况如何、进水管及阀门状况如何。他们挨幢挨栋地查看着屋顶水箱状况,为的只是居民用水质量能够得到保证。每次爬上楼顶都是一身汗、一层灰的,然而当他们敲开居民楼的电子门,回答着“自来水公司的!”时,却深深地感受到了一个苏水人的自豪。
        在科技发展面前,苏水人也不曾停止过他们前进的步伐。在苏水人的脑海中,只有怎样运用更好的技术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个能够同时管理地理空间信息和数据库属性数据的信息系统,并且该系统对于今后的供水调度、用水管理、管网设施维修的意义十分重大。
        然而,由于地下供水管线是实时动态变化着的,唯有及时将这些实时动态变化的数据录入系统才能实现其真正的使用价值。为此,在同行中虽然已经建设完成GIS系统的并不少见,可是能做好更新的不多,而能够实际应用成功的更是少之又少。但是,苏水人仍然为之奋斗不息,他们从不吝啬他们对工作的激情,一切只为能够给用户提供更高效更优质的服务。
        “学然后知不足”,在工作之余,苏水人也不曾忘记要不断读书看报学习新技术,充实自己。无论是中国工程院李圭白院士的《生物安全性和第三代城市饮用水净化工程》,还是北大工学院能源与工程系吴晓磊教授的《饮用水微生物群落与生物稳定性》,每一次精彩讲座苏水员工都如同一个求知路上如饥似渴的学子。每个人心里都清楚地知道只有及时了解和掌握世界科技发展新动态,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才能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才能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苏城里的水儿们依旧欢快而静静地流淌着,它们承载着苏水人辛勤的汗水,一路诉说着苏水人的情怀。


                                                潘  喆
                                              2009.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