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文化 > 水务文化

社会主义新农村成果实感


        我的家乡地处芜湖县、南陵县、宣州三地交界处,原为明初洪武年间百姓挑圩筑堤之居所,是长江支流——青弋江流经的古镇西河。由于扼水运要道,过去有南来北往客户商船络绎不绝,曾经繁华一时。至抗战前夕,镇上有各类作坊、馆堂、店铺近二百家。现遗存的大多是徽州风格的清末民初建筑物,黛瓦粉墙,廊檐交错。早年的西河人有斗茶的逸事。西河人晨起洗漱后,第一件事便是泡一宜兴小壶酽茶,纳于袖间,出门走动。遇者皆为同好,出袖中物相与啜饮,比试香茗高下。西河人有“两泡”习惯是出了名的,即早上泡茶馆,晚间泡澡堂子。晨泡谓之“皮包水”,晚泡谓之“水包皮”。茶馆和澡堂子,都是谈生意、交流信息、连络感情或者解决纠纷处理事端的场所,有的是香茗、糕点,以及社会上的各色人物,也时有拉胡琴卖唱的艺人混迹其间,讨几个养生钱。
        以上和谐恬静的画面都出自祖父口述和相关文章的描写,如今的西河显得萧瑟起来。近五十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展开,水路交通逐渐失去优势,信息和交通闭塞、缺乏强力资源的西河镇及附近地区的发展明显滞后于别处。众所周知,信息化时代来临,如今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不可能忍受“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生活,走出经济落后的家乡的人流势不可挡。如今只有在节庆时日回乡,才可见几个熟识的同龄人。可以很肯定的说,绝大多数年轻人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城市中务工讨生活,留守的几乎都是老弱妇孺或游手好闲之人,曾经和谐恬静的家乡如今萧瑟的情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村口田间被杂草占领,楼宇客堂少人气侵袭……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既是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其总体目标。农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只有建立一个牢固的基础才能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在全新理念指导下的农村综合变革的新起点。各地认真贯彻党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新农村建设蓬勃兴起,全面提速。明显加大了对“三农”的扶持力度。过去5年,中央财政给予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制度,开创了直接补贴农民的先河;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的推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免费义务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与推广,减轻了农民看病就医的负担。全面取消了农业税、牧业税、农业特产税。农村综合改革步伐加快,林权改革进展顺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出台;农民工权益保护和服务工作加强,推动了城乡平等就业的进程。
        近几年来,我回乡后又看到了欣欣向荣的情景:硬化的水泥路面通道每个村口,车辆来往络绎不绝;各个县城附近开发了适合各自情况的工业区,如临近海螺集团和奇瑞汽车的发展了建筑材料和汽车电子产品的生产工业园,临近棉花和差地的开发服装类产业。小伙姑娘们务工不用再坐十几小时的车了,在家门口就能挣钱了。种植业的也开始多元化,中国烟草与个乡村合作起来,一方提供技术和回收成品,一方负责种植的烟草种植模式,大大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增长,荒弃的良田重新生长了希望的幼苗;农村福利政策等到了很好的落实,购买家电、收割机等的优惠政策使很多农村人得到了实惠,稻米之乡、自给自足的小日子也很滋润;农村老龄人的保障得到了加强,老有所依,极大地减轻了远方子弟的牵挂愁思。这些周围亲切的环境生动的变化切实让我感受到了新农村建设的政策象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走向了我们的家乡,使家乡恢复和繁荣和生气。
        在看到这些种种令人愉悦情景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随之而来的问题:1.工业的发展必将带来环境压力的增大,如何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确保对优美的自然环境的保存是我们不可放弃的课题; 2.进城务工人员的急剧增加,留守孩子的教育势必成为了政府和社会应该关心的问题;3.拜金思想可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形成气候。提高农村人的思想素质,在经济条件不断改善的同时,丰富农村人的精神生活,增强农村人的社会性,将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课题。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当时环保并非重要议题。但是现在我们有了新的方向,当中央明确指出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建设和谐社会目标的重要步骤的时候,是在召唤全国人名加速建设一个环保社会。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重新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古老思想接轨,是新农村建设的永远基调!